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 乡镇(街道)播报

乡镇(街道)播报

通泉街道:党建引领示范创建 同心共筑和美家园

发布时间:2024-04-12  来源:  浏览:3965

近年来,通泉街道昌隆铺社区林场居民小组借助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村创建的契机,从夯实完善基础设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升乡风文明入手,共同建设美丽和谐家园,不断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指数。先后获得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人居环境“三星”村等荣誉称号。

党建+基础建设,夯实民族团结“新空间”。 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前提,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总支按照“上级争一点、财政补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思路,聚合多方力量,整合项目资金,进行拆旧建新、添红补绿,拆除原来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新建17套砖混结构住房,1间居民活动室及1个民族文化广场,配套建起农户养殖房30套、200立方米水池1座,硬化村内道路5条1100余米,安装路灯14盏,按照“村中有景、景村结合”的思路,在道路两侧、院落内外规划种植桃树3000株,同步建设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及其配套管网设施,铺设1010米污水收集管,修建24座污水沉泥井、200立方米化粪池1座,实现雨污分流,生活、生产、养殖三区分离,让原先人畜混居、污水横流的脏乱差旧村焕然一新。

党建+居民自治,构筑民族团结“新格局”。 按照建好更要管好的思路,着重在“整治”和“长效”上下功夫,在林场创新建立“轮户值日”制度并写入村规民约,以制度的执行逐步扭转落后的生活习惯。全体居民以户为单位,5-6户家庭为一个轮值小组,由村组干部、党员担任组长,充分发挥党员、村干部带头作用,带领小组轮值一周,每天对村内主干道、广场和养殖小区进行清扫保洁,并督促其他住户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同时,将正向激励与反向督促相结合,积极开展“卫生户”“美丽庭院”评比、“积分兑换”等活动,由社区检查到户、督促到户,对家庭卫生保持较好的给予表彰,较差的进行现场整改指导,带动群众从“站着看”向“跟着干”“自觉干”转变,让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党建+乡风文明,形成民族团结“新风尚”。 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组为抓手,不断强化村规民约的制定、执行,通过居民“一事一议”,制定了1套“听得懂、记得住、管得牢”的村规民约,将节俭红白喜事、人居环境整治、民族团结等需要规范引导和群众遵守的事项全部纳入,持续增强自治的规范性;注重评典型树榜样,围绕勤劳致富、邻里和睦、助人为乐等方面,开设“道德讲堂”,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弘扬社会正能量,以评比活动激励居民学习先进,评选出“卫生户”20户、“民族团结示范之家”6户、“富裕之家”4户,推动形成“知感恩、守法纪、懂礼孝、促和谐”的浓厚氛围;为丰富日常文化生活,群众自发组建1支文艺队,广泛开展文体活动,既拉近邻里关系,又展现民族特色,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共同绘就和谐林场民族团结的美丽画卷。(通泉街道:谭欣  陈琳丽  初审:孙丽君  复审:陈琳丽  终审:李施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