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27 来源: 浏览:3709
当前,来到鸡头村街道瓦仓社区瓦仓小村边,一派热闹非凡的施工场景呈现在眼前:挖掘机轰鸣着马达,时而弯腰用力掘土,时而挥舞手臂将泥土放入运输车中,不远处头戴安全帽的监理人员正指挥、督促工人们紧张、忙碌地进行建设。
“这块地在村子中央,面积6亩左右,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是建设瓦仓小村民族团结示范村最理想的场所。工程预计投资100万元,今年10月底完工后,既可以当个停车场,更能让村民们茶余饭后在家门口就有一个健身玩耍、谈天论地的场所。”瓦仓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光亮满脸喜悦地说。
今年5月底,区自然资源局根据区委组织部要求,选派4名干部作为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分别驻村纳章社区、瓦仓社区和扯度社区,1966年出生的丁恒耀就是其中一位,同时他还担任瓦仓社区驻村第一书记。
调研、走访、交谈、拉家常、做记录、填表格……丁恒耀和区司法局、区发展和改革局的2名驻村队员一起,迅速把工作重心从单位机关办公室转移到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群众的需要就是工作的最大动力。根据街道办党工委建强村党组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治理水平、补齐村组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等统一要求,经过入户梳理排摸,瓦仓小村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但建设地点落在哪却成了街道党工委、瓦仓社区及驻村队员最为头疼的事。
向来细心的丁恒耀反复在心里琢磨,如果新选一处地址建设,不但不可避免的要占用一些良田好地,而且报批土地等各种手续时间跨度长很容易产生违法用地行为,按照今年9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处罚额度会更大,很可能把这件好事变成“烦心事”。看看能否把废弃的宅基地、空地等低效用地通过拆迁合并,走一条节约集约、内涵挖潜、不占一寸耕地搞建设的用地路子?
一次次进村入户、面对面沟通、建设效益比对,庭院里、院坝中,驻村队员、社区干部一道与群众促膝相谈。好事多磨,他们既有脸红脖子粗地争执、也有平心静气地交谈、更有握手言和的坦诚。记不清多少次口干舌躁、苦口婆心、晓之以理、诉之以情的磨合,土地的问题初步确定下来。正如丁恒耀所料,更是结合瓦仓小村居民小组人多地少、优质耕地资源匮乏的实际情况,党支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在家的群众大会集体讨论均一致决定走盘活废弃宅基地这条路。
参加过枪林弹雨的自卫还击战役,又曾担任照和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更有着三十余年土地管理工作经验的丁恒耀主动请缨,不忘身上沉甸甸的光荣职责、把党员初心使命化为拳拳为民之心。在他心里,上战场生死都抛之脑后,难道还怕工作中的迂回曲折、磕磕碰碰?当年向老山主峰冲锋陷阵时的豪迈之情化为做群众工作的阵阵和风细雨,如今战场变故乡,但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初衷却毫不褪色。前些年深谙农村和熟悉基层的历练此刻再次用上派场,可不是?从相识之初“生硬”的丁书记到如今和蔼的丁大哥、丁老弟就是群众对他的认可。更难得可贵的是,他充分利用自己是回族的这一特殊“身份”,把火热的情与爱深深倾注在民族团结的工作中,为瓦仓小村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默默奉献着……
紧接着,一支支由精明能干、熟悉政策的村干部与驻村队员联合组成的群众工作组、宣传组等队伍筹建完成,一个个夜晚,会议室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屋外华灯初放、蟋蟀高歌,大伙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反复商榷、认真研究拆迁安置方案的每个细节、难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8月10日,数十年来被村里的群众誉为“坚钢”的拆除工作顺利进行。累计拆除大房子12间,烤房3座,小房子160平方米,旱厕2个,沼气池1个。8月12日,施工机械进场,开足马力投入瓦仓小村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为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这是自己驻村以来一直努力的方向。”丁恒耀说道。( 张米翠 耿红仙)
上一篇:通泉街道常态化巩固创文成果
下一篇:马龙张安屯:稻陌拾秋,秋韵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