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09 来源: 浏览:6210
文/施安宏
绿水青山、鸟语花香、青烟袅袅、狗吠鸡鸣,忙碌在高楼林立大城市的机关干部很少有时间去体验这份乡村之美,偶尔回家探亲过节也只是浮光掠影的体会一些表象罢了。曾几何时,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城市的繁华与喧嚣,道路上车水马龙、商场里人声鼎沸,只看到科技的力量给世界带来的飞跃,甚至我们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干部已渐渐淡忘这些乡味,恐怕连那古铜色脸上淡淡的微笑也渐渐模糊,难道忙碌的我们已不再留念农村这个词?已不再记得我们生根发芽的黄土地?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从此开始,全国人民的心便更加紧密地与农村连在一起,人们开始关注那些与土地相依为命的父老乡亲,特别是那些贫困落后的家庭。看到那双双充满希望的眼睛,人们的心紧绷了,看到我们的贫困群众还在为衣食而担忧,我们的心沉下去了,我们不再浮躁、不再虚荣、不再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思前想后。干部们放下手头的工作,响应祖国的号召,背起行囊,去到了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贫困地区。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沉淀到最艰苦的地方人往往能体会到另一番人生境界,能够净化心灵,摒弃人世间的世俗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才会真正的去体味人间疾苦与沧桑,才能体味到我们贫困群众生活的不容易,才会真心的想着为我们的社会去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所在的乡是重点贫困乡,我偶尔会有机会和乡领导到贫困户家里去探访,清晰记得,寒冬里,每当我看到一缕缕温暖的阳光照在那笑得灿烂而布满皱纹的脸上,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我被群众的质朴感动,我从他们眼里看到了对党和国家的感激和希望。触景生情,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幕,母亲常仰望天空,嘴里说道,今年希望老天保佑,粮食有个好收成,来年不要饿肚子。我想如果是现在,母亲一定会说,孩子别怕,党和政府会关心我们,因为我们的国家正在强大。还记得有一次我跟乡长去到一户贫困户家里,老两口已年过花甲,我们进到屋里,老人非常热情,家里收拾得很干净,虽是土地板,却扫得一尘不染,墙上挂的炊具在黑暗里闪闪发亮。老奶奶很精干,噔噔噔地爬上楼梯,带领我们看楼上维修加固的地方,老人敲着那坚固的铁柱子兴奋地说道:“很牢固,这下我们放心了!”我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临走时,老人拉着乡长的手久久没有松开,她想让我们在那吃晚饭,我们都表示十分感激。老爷爷是个老党员,他话少,坐在沙发上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对新时期年轻一代人的赞许。这时,我似乎明白了党和国家要我们去农村工作的意义。
爱人者人恒爱之。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就有我们,扶贫工作人员经常驻守在贫困村,和群众一起共谋发展,久而久之,与群众建立了密切的感情,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干部真正体会到了群众的疾苦,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在那里我们与群众深入交流,学会了质朴与感恩,学会了珍惜与关心,学会了团结与热情,打破了高楼林立的隔绝,学会了共同取暖。
扶贫工作艰巨而道长,扶贫工作人员真正得到了磨砺,从高楼的办公室走到土地与山林之间,目光也从高处移到了低处,从最低处看才能把人世间看得更真切,才能真正看清自己,就会发现自己为谁工作,才会更接地气,才能成为人民需要的干部。群众的贫困不是我们在繁华的城市坐在办公室就能想象得到的,群众的淳朴不是我们看看电视看看书就能感受的,群众的热情不是我们相互寒暄问好能相比的。深入群众的干部就像进入人生的另一个学堂一样,这里没有高文化的老师、没有优越的就学条件,却教会我们如何放低自己,教会我们如何去帮助他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质朴而真实的人,教会我们如何热情待人。他们的笑容能净化心灵,此刻,我们也是农民。
我有一个驻村朋友,有一次他说,我对贫困户家的情况比我自己家还清楚,是呀,扶贫工作队员成天与农户在一起,深入研究脱贫计划和方案,首先要精准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甚至群众的能力和特长。还要到田间地里查看研究土地情况,研究养殖,与土地牲口打交道,当然就对他们了解的更多些。那些在贫困中挣扎的人民看到扶贫队员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女一样,扶贫队员让他们在寒冬里感受到了温暖,他们让扶贫工作人员燃起了生活的热情。
其实人们不想孤傲不群,只是忙碌而简单的生活让我们只能孤芳自赏,繁华而喧嚣城市掩盖了我们的热情。扶贫,让大家走出高楼的笼子,扎根于泥土中,只有这样生命才能充满活力,才能与万物共生。扶贫让我们成为了这黄土地里群众的一员,扶贫让我们更接地气。不信你走近扶贫工作人员,他们身上一定有泥土的芬芳。
上一篇:兼职风云
下一篇:兼职风云 文/张志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