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30 来源: 浏览:5870
我生在菌乡!
在我没有到这个世界之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家乡就是天然的大“菌乡”。我出生后,从小就看到妈妈和村里的妇女一样拎着竹篮、小桶,拿着筢子上山拾菌,每年雨季来临时,森林铺绿茵、大地聚灵气,依着这得天独厚的气候、自然条件,醇香的野生菌孕育而生。从零星破土到大量上市,菌子的采摘周期可有3个月左右。菌香飘愈远,菌乡声愈显;绿水青山藏山珍,金山银山绽笑颜。作为马鸣人,我在见证、亲历着家乡因菌而名、因菌而富的一年又一年。
小时候,只听说在爸爸很小的时候,家乡菌子特别丰富,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而且品质优良。那时候出门上山采菌子都是用背篓采装,“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唱的大抵如此。但是家乡的村民们一般都不吃菌子,一是因盛产而不觉其稀贵视为佳肴,二是因吃不饱饭,生活没有油水,而烹食菌子则需油盐姜葱蒜俱全方能成其美味,所以家乡村民们很少食用。
当然,售卖野生菌在当时当地似乎也就缺乏统一有活力的市场了。爸爸告诉过我,那时候他和村里的小伙伴三两成群地背着一篓菌子去嵩明县城售卖,来回路途均是步行,为保证菌子鲜香,头天天不亮就出发,第二天早晨才能赶到约定地点“交货”,靠脚力远行出门卖菌子的故事成了父亲给我上的第一堂生命励志课,也是我与野生菌结缘的开始。
后来便是我小时候跟随母亲踏山林闻菌香,一路欢歌到天明的记忆了。大概从上小学五年级开始直到中学毕业的暑假时间我和弟弟都会跟着妈妈上山拾菌,无独有偶,和父亲一样半夜出发卖菌子,我们那时是凌晨五点左右便动身进山林拾菌子,一把手电筒、一个竹篮、一个小筢子就是最好的工具了。拾菌的热潮在当时是家乡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人们自发地、充满热情地采摘大自然的馈赠,竞相劳动、努力探寻。我想,这不仅是拾菌更是生命展现在努力生长中具有的厚重感,心里早已埋下了那一颗好种子:菌香浓郁,劳动最美。
那时家乡的周边已经有统一的“菌街子”了,“菌街子”上菌贩子和拾菌人谈交易价格、收购标准、称量细节……全然是一个热闹市场。菌子个头的大小,破土生长时间的长短,是鲜嫩的“小咕咕”还是长过了的“老开开”,家乡人用特有的语言名词形象解读了菌子的“嫩”与“老”,进而区分同一类菌子的不同卖价。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青头菌了,要知道“小咕咕”和“老开开”的差价从来都不是十几、二十块钱的事,所以拾菌人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希望能够遇到更多的“小咕咕”或是在没有长老之前便把握最佳的采摘时机。
从凌晨五点到上午十点是找菌子的“黄金时段”过了十点以后遇到菌子的几率大概会降低30%左右,因为山林里拾菌人到来的越来越多,当然竞争就会越来越大。每天早晨我和弟弟会把各自小篮子里拾到的菌子与妈妈篮子里的汇聚起来一起售卖,现在想来那是童年最早的自食其力的画面了。
和我一样大小的山里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经历,关于在露珠初醒时打着手电筒捡菌子哼小曲的经历;关于在山林中为防走散不时听到孩子呼喊“妈妈”的经历;关于在菌子卖出后大人会在“菌街子”买芙蓉糕给我们填肚子的经历,我现在的大嗓门和爱吃甜食似与那段早起拾菌子的经历有关吧。
早起一直是捡菌子最有效的方式和最良好的习惯,因为在拾菌人聚集的山林里谋在早便占有了捡到菌子的高概率,而且能够拥有充足的时间去更多的林子里找一找看一看。我的母亲是我心中也是我们村里人眼里公认的“捡菌王”,我至今还清晰的记得大家会说母亲的命里有“菌运”,对此我未敢苟同,但我敢肯定的是母亲的勤劳和“苦得”最有说服力。无论刮风下雨,天阴天晴母亲都早早地进山林,跑了比其他人多的梁子,弯腰找了更多的菌场才得以满载而归。在捡菌这个竞技场上没有脚力、眼力的比拼和用心的探寻,菌子又怎会到眼前,母亲一直在用身体力行的勤劳滋养着我和弟弟的成长。
三年前,我逐渐发现像小时候可供我自由出没的林子越来越少了,小时候捡青头菌、干巴菌、牛肝菌、鸡油菌、鸡枞菌相对密集的菌场被围起来了。一问之下才明白是村里人看到菌子市场上的商机将山林承包起来进而封闭式管理采摘,形成一个小型的野生菌家庭农场。野生菌家养更好的把握菌子的采摘时间,干巴菌、牛肝菌、鸡枞菌可以给他们充足的生长周期,特别是干巴菌一向是以“脸盘子”大夺得好市场好价格,而青头菌则需在“小咕咕”时便要及时采摘,同时,在菌子的售卖方式上也发生了一些改变,除了将菌子采摘到统一的野生菌交易市场上去卖之外,不少外地人也会闻着马鸣乡菌子的美名专程前来菌场上采摘购买。这不仅可以保证菌子品质鲜美,还可以现场体验采拾菌子的乐趣。
除了应季将菌子新鲜卖出外,为了便于保存,其中很多菌子还通过烘干、晒干后保存下来,或是“油浸鸡枞、油浸青头菌、牛肝菌”的办法留住舌尖上的美味,一罐鸡枞油、青头菌吃起来让你香到飞眉毛。在马鸣起步较早的野生菌收购商刘家顺通过多年的市场摸索和菌子交易积累下来的成功经验,已将菌子应季售卖和烘干保存结合起来,菌香更持久,菌乡更“长远”。如今“家顺野生菌”已走向全省、全国更多人的餐桌。
又是一年菌飘香,马龙区首届菌香节活动将在马鸣乡盛大开启。因为马龙菌子,我们邀四方宾客相聚马鸣,相聚菌子宴、篝火晚会、帐篷露营,好吃好玩尽在“马龙菌香时”。菌子宴带您解锁更多吃菌方式;篝火晚会让您热情、奔放、火辣的狂欢;帐篷露营带您体验绿树成荫是白天,满目星辰是夜晚,同行好友在身边的温暖与惬意。马龙菌子不仅以人间珍馐夺得马龙美食的一张靓丽名片,更以好山好水出好菌诠释天然氧吧马龙美。
野生菌及其衍生的产业链是绿色发展、绿色先行的生动案例,这背后有绿水青山、生态宜人的支撑,气候、光照、水分、土壤、森林覆盖率等诸多先决条件成就了家乡这特有的“山珍”和“菌文化”。与菌子一同成长的我们也终于明白:在不远的将来,或许野生菌的前景还会变化,但不变的是几十年来当地百姓对脚下土地深沉的敬畏和感恩,不变的是拾菌人身上勤劳、扎根、务实的精神气质。我常想: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一方山水勾勒一种魂,而就在我的身边,隐藏于深山茅草中的菌子是与那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故事息息相关的。
愿风调雨顺年好,菌香溢满岁岁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