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8 来源: 浏览:7998
马龙州学,源远流长。早在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云南省设置提学官(督学)1员、府设教授1人、训导4人,州设学正1人、训导3人,县设教谕1人、训导2人。“学而优则仕”,要通过科举才能走上仕途,非科举不能得官在云南形成制度。
马龙旧无学,诸生皆寄他庠。马龙的第一所学校是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郡绅陈汉(字天章,正德庚午科举人,仕至广安州知州)卸任还乡,看到家乡没有学校,学生都要到外地读书,于是他带头捐资谋建学校,设置在县治南阜的庙宇中,称之为州学。1546年该校学生参加科举考试,陈氏兄弟瑞麟、瑞凤同榜中举。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知州张鉴将该校迁于城内孔庙中。
康熙年间:三十一年(1692年),谕定马龙州学取童生、武生各12名,廪生、增生各30名。四十二年(1703年),设马龙州儒学、训导。城里设书院1所。四十四年(1705年)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城乡设义学馆7所,民间设有少量私塾。
雍正年间:二年(1724年),谕恩加各省举额学额,马龙州学加5名。四年(1726年),定各省督学改学院。马龙州儒学改设学正、训导各1人。
乾隆元年(1736年)加学额5名。嘉庆五年(1800年)加学额5名。道光元年(1821年)加额5名。咸丰三年(1853年)加额3名。同治三年(1864年)加额5名。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再加额5名。
光绪年间:二十七年(1901年),朝廷谕诏,省设大学堂、府设中学堂、州县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三十年(1904年)二月,知州吴济鸿在州城开办蒙养学堂3堂。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上谕,停止会试及岁科考试后,马龙蒙养学堂全部改为初等小学堂,马龙没有初级中学,小学毕业后皆到曲靖、昆明等地投考中学或专业学校。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州成立高等小学堂。三十四(1908年)州城开设女子初等小学堂。
宣统元年(1909年)三月,州城成立通泉两等小学堂。宣统三年(1911年)十二月,裁马龙州学正所,设劝学所。
民国元年(1912)奉教育部令,改学堂名称为学校。马龙继续设劝学所(劝学员长担任),下设总务股、经费股、图书股。1916年2月,初等小学改为国民学校。1922年设所长,下设督学1人、管理员1人、劝学员4人。1925年,劝学员改称学董。1927年,马龙劝学所改为教育局,下设督学1人。
1943年下半年,中共地下党员杨兴楷到县中代课,杨与郝荫潭女老师是叔嫂关系,是鲁迅的学生、许广平的同学。他们在学生中积极传播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宣传抗日救亡,介绍进步学生杨铎、张志(张林鹏)、李家材等去宣威县读高中。刘伟光、杨兴楷在县中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马龙县政府的注意和土豪劣绅的憎恨,被迫离开学校。校长由县长袁昌华、杨济仓先后兼任,后由军事科长高国屏担任,他提升苏绍昌为训导主任,妹夫李鸿勋为事务主任,加强对县中的控制。进步青年教师周铎、张树南、江城等也先后被解聘。1947年2月,宣威特支根据省工委的指示,指派中共党员张志、李家材到县立初级中学建立地下工作据点和交通联络站。1949年2月建立了中共马龙县临时特别支部,发展壮大党组织力量,保护党的干部转移,护送情报发动学生反蒋运动,领导马龙的反蒋武装斗争,为革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48年止,全县有初级中学一所、高级小学5所、初级小学83所,在校学生3480人。
1950年3月,中共马龙县委、马龙县人民政府成立,设教育科,10月恢复了马龙县立初级中学(1949年停办)有教职工9人、学生39人。11月10日,经云南省教育厅定名为云南省马龙初级中学,恢复了小学30所,有教职工63人、学生1260人。此后,马龙教育事业在历届区(县)委、区(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蓬勃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即将也必将在马龙大地上开花结果。(区档案馆:范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