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 马龙要闻

马龙要闻

马龙区精心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0-04-08  来源:  浏览:3744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马龙区纳章镇水凹村民小组内,木浆色的栅栏围满菜园、春色烂漫的花坛沿墙蜿蜒、整齐的柴堆倚墙矗立、宽敞的村道干净整洁,村民住着宽敞的房子,吃着自己种的粮食蔬菜,这里既有城市的洁净便利,也有农村的安静祥和,美丽村庄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乡村田园与文明生活融为一体,这是马龙区美丽乡村的真实写照,也是乡村“美颜”的一个生动缩影。


谁能想到,从前这里道路坑洼、污水横流,残墙林立、杂草丛生,旱厕、牲畜圈异味难闻。如今,这场华丽的蝶变正是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和人居环境整治民生工程的开展。近年来,马龙区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强化思想宣传,实现干群联动,让广大农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精心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思想动员,提升村貌既是“全村事”也是“自家事”

今年是纳章镇竹园村党总支书记鲁金宝在工作岗位上的第30个年头了,这位基层经验丰富的老干部、老模范,依然工作认真,热情不减。当问起他们的村庄是怎么变的那么美时,他说道:“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全靠群众的力量,我们坚持召开群众会议、每天用喇叭宣传,把农村环境整治的好处向大家说清楚、讲明白,发动群众自己动手投入到环境整治中去。”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中,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维护者,也是受益者。马龙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宣传思想教育上下足了功夫。全区以各村(居民)小组为单位,以增强群众内生动力为整治思路,从党员、村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入手,由各村支部书记组织村民面对面的讲解政策和整治要求,听取村民意见建议,破除“农村环境卫生历来就是那个样子”“垃圾天天清天天有”的错误观念,增强群众对改善农村环境的决心和信心。村内“小喇叭”发挥了“大作用”,各村组每天通过广播大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讲明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逐渐转变群众思想观念,让改善农村环境渗透到每一个群众心里。

标本兼治,环境整治既要“洁颜”也要“扮靓”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这些现象在过去很多村庄很常见,垃圾、污水治理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马龙区从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重点整治任务着手,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机制,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为美丽乡村按下“洁颜”键。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无害化处理。严格执行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拆旱厕建水厕,清理河塘沟渠、污水积液、清理残垣断壁、拆除私搭乱建、清理柴草乱堆,整治后的乡村环境焕然一新。环境整治“穿衣”工程扮靓村容村貌,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栽种花卉树木,自己动手为菜地装上竹栅栏圈养鸡鸭,实现了菜地变花园。社区、村组积极筹措资金,硬化道路、修葺水沟、安装路灯,全力打造村庄绿化、道路硬化、庭院美化、夜晚亮化的美丽乡村。随着乡村“洁颜扮靓”的推进,一幅副山水田园、舒适宜居的美丽画卷正在马龙区的乡村里徐徐展开。

久久为功,美丽乡村既要“颜值”也要“气质”

角荣珍是水凹村的保洁员,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村里坚持卫生保洁工作6年了。她说:“现在村里道路宽敞了,每天拿着扫帚扫落叶也没啥辛苦的,村里干净了,我们全村人都高兴。”因为她的坚持与付出,换来了全村道路的“一尘不染”,也因为有她这样的老模范,展现了这里独特的文明乡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马龙区树立久久为功的思想认识,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常抓,反复抓,持之以恒,形成常态。同时,注重培植乡村文化涵养、传播乡风文明新时尚,提升美丽乡村“气质”。一方面,通过老党员、老乡贤、老模范树立标杆,引导教育农村群众向榜样看齐,自觉改变行为陋习,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另一方面,尊重自然环境,保护村庄风貌,注重对村庄中的老房屋、老树木、老物件的保护与利用,打造文化墙,传承优秀艺术,留下了乡愁记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提升了美丽乡村的内涵。

如今,马龙的乡村环境改善了,村民素质提升了,优秀的民俗文化、山水文化保留住了,美丽乡村乡韵不改。(张教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