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魅力马龙 马龙旅游

马龙旅游

【撤县设区五周年】马龙:绿色成为发展的靓丽底色

发布时间:2023-06-16  来源:  浏览:19828

    行走在马龙城区,处处见绿,绿得精致;徜徉在马龙乡村,绿意融融,沁人心脾……不少人感叹,马龙变美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           


绿色意识深入人心

       5月20日上午一大早,家住通泉街道的张先生和妻子像往常一样来到超市选购商品。买单时,他们将选购好的商品装进了自己带来的拉杆车中,未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我们出来购物都要自备购物袋,尽量不使用塑料袋。”张先生说,拉杆车方便又实用,可以循环使用,不仅省下了每次购买塑料袋的钱,更重要的是减少了‘白色’污染。

       目前,马龙城区很多超市都积极响应限塑令,鼓励消费者自带环保袋购物。在政府号召、商户支持与市民的自觉践行之下,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循环使用环保购物袋的绿色消费观正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           

     “张阿姨,请问您了解生活垃圾分类吗?”“大伯,您知道为什么要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吗?”近日,马龙区通泉街道组织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党员们身穿红色马甲,沿路向居民和商户,告知其要从源头对生活垃圾进行分开收集和准确投放,养成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参加志愿服务的党员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为什么要对生活垃圾分类、如何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等基本常识,并现场发放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率。

       马龙区不断优化慢行出行环境,提升绿色出行比例。2020年以来,共享单车的普及,有效解决了群众中短途出行需求,成为公共交通的有效补充。如今,共享单车成为了一种低碳生活新风尚。“骑车不仅仅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还是发现城市变迁,记录生活美好的选择,既满足了自身的需要,还为减碳作了贡献。”参与骑行共享单车减碳活动中的马龙市民张先生说道。       

       

绿美行动全面铺展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生福祉、关乎马龙长远发展。近年来,马龙区把握生态文明这一“国之大者”,强化责任体系建设,明晰各方权责,凝聚各方力量,划定“责任田”、拧紧“责任链”,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推动、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作战、环保统一监管、企业积极治理、群众热情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格局。“目前,全区累计造林绿化17万亩,完成义务植树345.7万株,建成义务植树样板39个3650余亩,有效管护生态公益林55.36万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生活改善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乡村振兴的发力点。”马龙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韩旭表示。


       从城市到乡村,从道路到山头,从各村各寨到每家每户,马龙区全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系统推进绿美城市、绿美乡村等七个专项工作,不断补绿增绿复绿造绿。深入实施林长制,更新改造低效林,加快元宝枫储备林建设,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有害生物防治,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来到马龙区马鸣乡的磨盘山,站在瞭望塔上放眼四周,林海莾莾,满目葱绿。“我已经在这里守山20多年了,以前很多地方都荒着,见不到几棵树,可近几年树栽得是越来越多,已经一眼望不到边了。”护林员王成友感慨地说,“以前我用半天时间就能走完的林子,现在走一趟,没有一天下不来。看着一棵棵小树茁壮长成大树,我感到无比欣慰。”


绿色经济正在显现

       青山为笔,绿水为墨。马龙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抢抓“休闲康旅目的地”发展定位机遇,依托优质的森林资源,做好森林资源旅游文章,努力将“森林马龙”打造成曲靖市乃至云南省的绿色生态休闲康养旅游胜地。

       马龙区通过种植有机苹果、冬桃、核桃、蓝莓、观赏苗木等,实施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森林体验、森林养生等新业态,结合休闲农林产业,引导林业产业向特色化、效益化发展,打造了沈家山樱花谷、龙腾庄园等一批美誉度高的休闲林业品牌,不断释放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走出了一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

      马龙的绿不是一种点缀,而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共赢的绿色产业。按照“宜花则花、宜果则果、鸟语花香”的思路,马龙区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将绿色化发展与改造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巧妙结合,积极动员群众以水果种植为主、花草搭配为辅,逐步实现农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庭院式经济”在马龙悄然生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马龙样本”逐步形成。


       抬眼是蓝天,低头现绿水,听得到鸟鸣,留得住乡愁……马龙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全年花常开、四季绿常在、树上果常挂”已然成为现实。(记者:余欣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