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马龙区发挥“鲶鱼效应”打造旅居之乡 激活互嵌共融“春江水”
发布时间:2024-10-10 来源:马龙区融媒体中心 浏览:522
马龙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好用活“气候”“生态”两大优势,积极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发挥“鲶鱼效应”,引入若谷文旅企业,探索培育乡村旅居产业,吸引北、上、广、深、川、渝等外地“新村民”旅居马龙,助推各民族在空间、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找准定位,盘活资源,架起互嵌共融“连心桥”。 立足马龙区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等资源禀赋,抢抓“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机遇,积极探索符合自身条件的乡村旅居产业。按照盘活一批闲置资源,打造一批旅居乡村的思路,全面梳理适合发展旅居产业的“空心村”,依托“干部假期回乡,同心规划家乡”行动,围绕破解村内空房空地闲置资源、人居环境整治等难题建言献策,科学编制全区旅居村庄发展规划。通过“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在保留村庄整体风貌的同时,融入人文历史元素,植入先进生活理念,做到既留住“乡愁”,又彰显“特色”,打造土瓜冲、咀子上、水箐等旅居村6个,夏季吸引川渝地区避暑人群,其他时间段吸引北、上、广、深等城市人群,架起了各族群众互嵌共融的“连心桥”。汇聚合力,企业运营,系好互嵌共融“同心结”。 采用“政府主导、集体协同、企业运营、村民参与”的乡村开发模式,汇聚多方合力,共同建设“旅居之乡”。政府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对6个“空心村”的道路、沟渠、停车场地、路灯照明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村集体以大房每间每年1500元、小房800元的价格,对村内闲置老旧房屋统一租赁、维修加固,规划旅居民宿和业态经营空间。企业负责房屋内部装修、家具置办和运营管理,并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开发民宿酒店、乡愁饭店、乡村酒吧、直播传媒等服务新业态,打造集生活、创作、创业、游玩于一体的乡村旅居产业。当地村民陆续回村创业,经营小餐馆、小超市、小吃店等个体经济,带动本地农特产品销售,系起了各族群众互嵌共融的“同心结”。合作共赢,增收致富,铺就互嵌共融“致富路”。 建立村企合作、多方共赢的乡村旅居产业发展模式,采取“保底收益+股权分红”的方式,提取10万元到30万元的旅居营收保底分红和40%的业态营收分红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维护、困难群众帮扶、公益性岗位补足、助学奖学等公益事业。企业按照最低起租时间3个月,每间房每月1500元到2000元出租,实现年收益30万元到40万元;转租经营餐厅、酒吧、咖啡、艺术创造、研学培训等新业态,收取租金10万元到30万元。村民从房租、地租、务工收入、农特产品销售多方获利,可实现年收益20余万元到500余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到2万余元,铺就各族群众互嵌共融的“致富路”。暖心服务,丰富活动,激活互嵌共融“春江水”。聘请“小管家”当好“新村长”,提供生鲜配送、快递入户、出行接送等温馨服务,建立旅居群众“家门口”爱心服务驿站。开通公交线路、建设快递站点,引进爨和陶文创产品体验中心、国学工作室、新华书店、供销社、美术学院研学基地、百货店等进驻发展,为各族群众提供交通、物流、文化等全方位服务,满足旅居群众“食住行游健娱”需求。常态化开展广场舞、掼蛋比赛、乡村好声音、旅居村晚等系列活动,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目前,6个旅居示范村已吸引100余位来自北京、江苏、广东、湖南、黑龙江等地的“新村民”入住,租期为1至5年,来此城郊游、周末游、研学游的各类游客也络绎不绝,今年6月以来,仅土瓜冲村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有效激活了各族群众互嵌共融的“春江水”。(刘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