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魅力马龙 马龙文苑

马龙文苑

战地米饭分外香 ——记援瑞民兵的“暖胃大厨”们 文图|张冬琴

发布时间:2021-12-23  来源:  浏览:3822


   “赵大厨、张大厨,我们刚下岗,肚子有点饿,整点什么好吃的么,这个给可以有?”19岁的民兵小战士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赵华刚和张金文。

    “当然可以有,米线、面条还是炒饭?还有面包、牛奶………”赵华刚笑答,语气柔和温暖。

    “每次走进厨房,都是大厨们做好香喷喷的饭菜扑鼻而来的‘引诱’。”民兵们说。

    赵华刚和张金文是月望乡驻瑞丽勐卯镇大等贺备勤点的民兵,主要岗位工作是煮早点、做早晚饭。俗称“伙夫头”“炊家子”“厨灶”“疱丁”“煮饭的”“炊事员”等。但在大等贺民兵眼里,是“暖胃大厨”“暖心大厨”,在年轻民兵眼中,他们更像兄弟、如父母。

    2个人做51个人的饭,一日三餐,而且时间还不统一。苦、累、忙、烦不说,还要吃健康吃安全,尽量满足大多数人的口味……

   “来了就是任务,来了就要承担责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在任何岗位都要苦都要累,没有好干又拿钱多的事情……”

    他的话似乎稍显官方,但真诚实在。

    在交淡中得知,赵华刚不仅是村社干部,也是多年的基干民兵。基层工作经验不但丰富,更是群众工作落实落细落到底的老把式,难怪能有此见底。

    每个民兵都在各自的岗位分工上平凡的操劳着、奔忙着,为自己,为家庭,为单位,为国为民。人生百态,人生百味,但有一种不变的情怀应该是:无论什么行业,何种岗位,只要尽力做到,努力做好,用心奔跑,就是最好。

    人人是先进,个个是典型!

    援瑞民兵中有许多这样的普通“炊事兵、服务员”,他们中有:

    可以操持乡宴的“乡土大厨”

    重操旧业的退伍“炊事班长”

    时不时就露一手的营部领导

    作为生活兴趣爱好的普通民兵

    18岁就能独撑大勺的年轻孩儿

    ……

    最难能可贵的是,许多从未做过饭的年轻民兵,学会了炒菜做饭,学会了佐料菜品搭配!

    一个个洗菜、拣菜、切菜、炒菜的身影,一个个忙碌着的年长或年轻的样子,用形动诠释着:每一次远行,每一次出征,必有所获,必有所得,定不虚此行。

    一桌桌形式不一,做法不同的菜品,是一颗颗汗水堆起的抗疫战力,一份份用心垒起的“铜墙铁壁”。

    营部厨师老吴大哥说得很质朴:“只要看着你们把我做出来的菜吃完吃光,我就高兴了,说明我的岗位工作就做好了。”

    这就是马龙援瑞民兵群像中一个特别的群体——战地炊事兵。他们用锅碗瓢盆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特别方式,在备勤点、边境线、疫情防中展示着民兵形象,续写着马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