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5 来源: 浏览:3778
这是一个别样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所有人的生活步调和节奏。一场短暂的虚惊后,疫情对于我生活的这座小城似乎影响并不太明显,一切又回归了正常。
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午后,出乎意料的接到了一条微信。“哥,今年的早春洋芋熟了,有时间你来我家拉两袋回去尝尝”。发来信息的是我的扶贫挂联户----我一直叫他“苏兄”。“苏兄”其实今年才38岁,比我小四岁,这样称呼,是为了让彼此更亲近些。由于在办公室工作,两个月没有参加单位的扶贫回访,苏兄的早春洋芋也就一直没有吃上。我回复给苏兄的“一定来拿”,也就一直没能兑现,变成了一个小缺憾和一份愧疚。
这是我挂联参与纳章镇曲宗村委会老屋村扶贫工作的第二年,“苏兄”于我早就成了家人。还记得第一次到他家里走访,苏兄的小院干净整洁,养了些花草,但还是缺少了些人气。经过和苏兄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畅谈,才知道,原来苏兄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人。父母十多年前双双逝去,没怎么上过学的苏兄这几年一直在外打零工,没有技术,也不太自信,几年的闯荡,并没有给苏兄带来多少收获,无论是财富,还是情感,似乎都与他没多少关系。孑然一身归来,带着些许伤痛。
“哥,有时间见一下,我在马龙。”再次收到苏兄的微信,是他旧疾复发到德康医院诊疗。匆匆准备了点东西去医院看望他,他固执的要请我吃饭,被我婉拒了。以后的日子,我们的微信联系便多了起来。“哥,今年不想出去打工了,准备在家养几头猪,喂群鸡,你看怎么样?”“哥,村里面给我安排了一个护林员的岗位,我每天到山里转转,感觉心情好多了。”“哥,看看今年雨水好的话,在家捡菌子也是我的专长。”就这样家长里短的聊着,我们彼此打理着自己的生活。
最近一次见到苏兄,是两个月前的一次回访,苏兄的小院没有了以前的整洁,但多了些生活气息,一群差不多可以出栏的土鸡又肥又壮,把以前小院里的一间空房全部占据了,以前空荡的屋檐下堆放着10多袋玉米。攀谈中,我感觉苏兄开朗了很多,和我聊起了生产生活规划,兴奋不已。他说,屋檐下堆放着10多袋玉米是他为养猪做的准备,可说到猪崽持续的涨价,苏兄的脸上又多了一些黯淡。我没有太多言语,我知道,这一路走来,我于苏兄而言,充其量就是一个倾听者,没有为他做过多少实实在在的事,也没有让苏兄真正的摆脱困境。临别时,苏兄还是执拗的要请我在家吃顿饭,鸡圈里那只最肥的土鸡他都抓好了,我又一次婉拒了苏兄的盛情,心底升腾起的是阵阵的愧疚之情。
这就是我和苏兄的故事,扶贫路上,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没有索取,也没有完成必需的给予。 (区融媒体中心:何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