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魅力马龙 马龙文苑

马龙文苑

变迁里的年味 文/戴坤贤

发布时间:2023-01-20  来源:  浏览:6146

     过年,也称春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演变的盛大情节,是祈送过往迎接希望的文化传承节日。这个时刻被孩童和老人期盼的节日,在华夏人们的心中,更像是一位威望极高的长者,让人敬重而亲和欢乐。在世世代代的沿袭中,它用最古老的方式“年俗”,证明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这个传颂多少年的谚语,见证着过年就是一个准备充裕而又热闹的过程,从进腊月开始直至到正月结束,前后二月有余。谈古论今,人们为了这个特殊的节日,往往愿意不厌其烦地花一个月时间去做准备。忙年夜饭、忙新年礼节、忙新年禁忌……这些看似繁杂又烦琐的条条框框,却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望,过好了年,新的一年才能顺当安康、财禄呈祥。


        记得童年腊月,杀年猪,是农村人们迎接新年的第一个仪式,要提前查看黄历选定吉日,在村内互换找工杀猪。杀猪的当天,起得很早,在夜色朦胧之中,拨开枯霜,摸索着点燃锅圈里头一晚上准备的柴火,嘚瑟中烧一大锅开水。天亮时分,杀猪的人陆续到场,拴的拴脚,拉的拉尾,揪的揪耳朵,同心协力把猪抬上桌子,猪在一阵哀嚎之中告别了人世,母亲点燃草纸,口中念念有词,送猪灵归西入位。儿时的我们欢天喜地的转悠在锅边,等待着开剥后的那个猪尿泡,放入温水中轻揉洗净,在烫猪的大锅边,边吹边揉,最终成就为一个盆大的气球,唤醒一群童心的追捧。吃过早饭,父亲忙活着一家一家的留春客,母亲忙着洗菜做饭,参与杀年猪的人员,分工忙着烧猪头、腌肉、剁骨头生……,围绕“杀年猪”忙得不不亦乐乎!徬晚,吃饭的时间到了,我们就按照父亲留的春客名单,一家一家的去请亲戚来家吃饭,好热闹的场景。今天在你家吃,明天又到他家吃,整个腊月间,几乎就是沉静在“杀年猪”的欢乐之中,那时的亲情,没有利益纷争,没有贫富之分,只有纯情的互爱与互尊。
      今年的腊月,也许是年龄的缘故,也许是疫情的收关,我总觉得年味跟以往不一样了,“杀年猪”变成了“吃酒做客”,一家接一家的客事,让人应接不暇。过年欢愉的主角成了老年人和孩童。老年人过年,惜时是他们倚门的寄托,那些许久未见的亲人,总会在过年时相聚,时光对他们来说,像稀薄的空气,愈来愈少了。孩童过年,喜悦的是能够穿上渴望已久崭新的衣服,可以收到属于自己支配的压岁钱,不必写作业,可以痛快地偷玩几天游戏,放几天烟花爆竹,甚至奢侈地买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而夹杂在中年的我们,却要忙碌着上班,应付着世态人情,还要做着年前的一系列准备,年味中的我们,让时间的忙碌紧张搞得多了几分身心疲惫。
       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结我们过往的时光,在疫情中砥砺前行,在风雨中奔波劳碌,只不过是想要将日子过得更好一些,想要孩子的人生更精彩一些,想要老人的生命更长久一些!年味儿给过我们烟雨人间的暖,也给过我们四季更替的美,几十年后,又变成人生的繁华和积累,辗转在余生的每一程山水之中。如果说年味的历史内涵,我想真正应该是岁末年初的“驱邪祈福”吧!团圆、吉祥、长寿、富贵……这些都是年的寓意,凝聚着人们对生命,对生活的美好祝愿。终汇就成最浓的年味儿,也就是国泰民安、阖家欢乐、亲情陪伴、安康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