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7 来源:马龙融媒 浏览:1597
马龙区通泉街道聚焦横向部门协作意识不强、纵向基层力量不足、管理执法衔接不紧等问题,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为突破口,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治理路径从“条块分治”向“系统施治”转变,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整合资源建“哨所”
树立“大治理”理念,紧紧围绕层级关系赋权、职能部门下沉、机构设置增效等,整合资源,实现平台共建、信息共享、服务共抓。聚“哨兵”搭“哨台”。在“2+5”机构调整优化的基础上,整合政务、综治、执法等职能成立基层治理综合服务队,由党工委副书记任队长,并设立综合调度中心,负责基层治理的总调度、总统筹。服务队成员由各办公室、中心依照职能职责派驻,人员整合后根据专业进行小分工、大合作,突出“政策宣传、政务服务、矛盾调解、综合执法、应急处突”5大功能,实现“一队多能”,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模式,把分散、孤立的阵地整合到一起,一个个窗口一个个工位成为开展基层治理工作的前沿“哨台”。明权责定“哨源”。全面梳理注册登记、项目许可、社会民生、行政执法等类别权责,制定街道职责清单,实行“一张清单明权责”。综合调度中心作为吹哨报到的主平台,对“哨源”进行汇总、分析、调度,将清单外事项和仅依靠街道力量无法解决的清单内事项确定为“外部哨源”,由街道吹哨解决,实行“网格报、中心派、部门办”;将街道可解决的清单内事项确定为“内部哨源”,由群众吹哨和网格员吹哨解决,实行“网格巡、中心转、街乡办”。对“哨源”内容进行分类,划分为“专项行动哨、政务服务哨、综合执法哨、急难愁盼哨、矛盾纠纷哨、应急处突哨”6类。其中“专项行动哨”“政务服务哨”适用于日常业务,限时一周办理;“综合执法哨”“急难愁盼哨”适用于痛点、堵点等攻坚任务,限时一月出成效;“矛盾纠纷哨”“应急处突哨”适用于突发事件,由街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处置,实现分类管“哨”。优“机制”强调度。构建“群众参与——网格感知——社区处置——平台分流——吹哨报到——一件事运行”的治理机制,在“群众参与、网格感知、社区处置”阶段,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在“平台分流、吹哨报到”阶段,实现“大事不出街乡镇”;最终仍然无法解决的通过“一件事”入模解决,实现“难题区级兜到底”。
条块联动延“哨链”
完善“吹哨报到—办结反馈—核查结案—强化考核”的吹哨报到流程,拓展“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网格员吹哨、综合服务队报到”“群众吹哨、党员报到”三个层级,做到人人可吹哨、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当街乡遇到需要跨部门、跨区域解决的难题时,由街乡“吹哨”,区级研判调度后发出集结令,相关部门“报到”,让各类管理力量在街乡综合下沉、力量聚合,形成权责清晰、条块联动的体制机制。通过“吹哨报到”仍然不能解决的事项,由街道分析研判后提交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委员会,确定为“一件事”,明确一个牵头部门、一名区级领导,建立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事项处理流程,通过模块化运行得到最终解决。网格员吹哨,综合服务队报到。优化调整网格布局,推行党建、综治、应急“多网合一”,网格员常态化开展走访排查,做到困难人群、流动人口、空巢老人、特殊人群、农村留守、困境妇女儿童等“六必访”,基层情况、人员情况、需求问题“三必清”。网格员将不能解决的事项及需求通过“吹哨”,由基层治理综合服务队“接哨”协助处理。涉及执法事项的,执法队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柔性执法,对被执法对象,第一次提醒、第二次警示、第三次警告、第四次依法处理,把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节约执法成本。在事项处理完后立卷归档,所有处理信息接入调度平台,并对执法情况进行考核。群众吹哨,党员报到。推行“群众吹哨+支部派单+党员报到”模式,坚持群众诉求就是哨声,构建闻哨而动、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推行党员“1+N”联户服务,组织党员干部敲门结对帮扶。同时整合在职党员、基层治理工作队、社区干部等力量,以深入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我为群众办实事”“心系家乡办实事”等实践活动为契机,实现群众诉求全响应,并将问题解决成效作为积分制管理、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激励党员担当作为、发挥作用。
真督实考强“哨音”
围绕吹哨不接、接哨不办、办理不出成效等问题,持续在赋权扩能、评哨考核上下功夫,确保街道哨子吹得响、叫得来,真正做到“吹哨人就到,人到事就了”。推动赋权扩能。将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吹哨报到”改革统筹规划、同步推进,赋予乡镇(街道)对全区相关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建议权、对辖区需多部门协调解决的综合性事项统筹协调和督办权、对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工作情况考核评价权等,增强乡镇(街道)统筹协调功能,真正把人员、力量压到基层一线,让街乡吹哨有底气、哨音响。推行“一哨三评”。改变街道以往只“吹哨”不“评哨”的工作模式,区级部门报到处理完成环节需街道同意方可完成,对区级部门的“评哨”从区级、街道、受众3个层级进行,分别按照30%、30%、40%的比例进行打分,有效防范“吹哨”不“报到”、“报到”不办理、办理不敢评的现象。调优考核机制。把“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纳入综合考核内容,由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对每一个吹哨事项进行考评,对反馈已经办结的事项,随机回访受众,查验受众满意度和事项办结真伪,结合街道评分作出综合评价,考核结果与区级部门的年度考核、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述职评议、评优评先等挂钩,倒逼“吹哨好使”“报到管用”,真正形成工作闭环。(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办公室)
上一篇:纳章小学开展爱河护河系列活动